5回答

4收藏

皮肤的类型、pH值和天然保湿因子

护肤品 护肤品 374 人阅读 | 5 人回复 | 2012-04-1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专题】化妆品基础知识-皮肤的类型、pH值和天然保湿因子
, @4 Y& N% H8 J2 A/ g. R# u% M$ m作者:海平 2011-04-18 15:48
; f: c' y$ W, i5 l8 l(一)皮肤的类型 依据皮肤的特点,主要是依皮脂的分泌量,可将皮肤分为干性、油性、中性及混合性等类型。 1.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毛孔不明显,皮脂的分泌量少,皮肤比较干燥没有油腻的感觉,皮肤细嫩, ..
3 T8 s( Q  W/ p* v- `(一)皮肤的类型
5 y, {2 t6 \* [0 d/ U( ^; A    依据皮肤的特点,主要是依皮脂的分泌量,可将皮肤分为干性、油性、中性及混合性等类型。 * K' n! e. k; W" ~( s! Q9 u
    1.干性皮肤 $ J# C! ^6 w# U% E/ R
    干性皮肤毛孔不明显,皮脂的分泌量少,皮肤比较干燥没有油腻的感觉,皮肤细嫩,肤色清洁、红润而美观。表皮角质层中含水量少,常在10%以下,因此这类皮肤经不起外界刺激,夏天日晒后会发红,冬天遇冷容易干燥、皱裂。这类皮肤容易老化、起皱纹。因此这类皮肤要注意保护。 0 H; m* R6 Q3 N; T; z! _
    干性皮肤的人,在早晚洗面洗手时,要使用碱性小的洁肤用品(如洗面奶)以免刺激皮肤。洗后需涂抹适量的含油脂较多的膏霜以滋润皮肤。
, ?- _/ T7 u% P; z. B    2.油性皮肤
- m, P, q3 C- c( i* U7 }    油性皮肤毛孔粗大,皮肤粗厚,皮脂分泌较多,肤色多为淡褐色、褐色,皮肤油腻感较重,显得油光满面。这类皮肤经得起外界的日晒和风吹雨打,不易起皱纹,也不易老化。但这类皮肤因皮脂分泌过多会引起毛孔阻塞,从而易长粉刺(痤疮)而影响美容。 ' \3 R' j/ H: v' U: f
    这类皮肤应特别注重皮肤的清洁,宜经常用清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过多的油脂,不宜擦用油脂含量较多的化妆品。
, [/ n4 A. E/ c4 d8 j! r    3.中性皮肤
" {& d9 Z$ c, u5 J" a% f9 u+ s    中性皮肤的皮脂分泌量和含水量适宜,皮肤既不干也不油,不粗不细,这种皮肤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是一种正常、健康和理想的皮肤。但也不是不需要保护,依季节和爱好可使用各类化妆品。
1 `5 l  L+ m7 L0 }/ S6 z1 @: t    4. 混合性皮肤 & ^/ f9 K& u6 d. n9 ]$ `( Q2 l5 b
    皮肤同时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类型时称为混合性皮肤。如一般人体的前额、鼻梁及下巴等部位毛孔粗大,皮脂分泌甚多,而属油性皮肤,但其他部位如面颊皮肤又较干燥,属干性(或中性)皮肤。女性中80%属于混合性皮肤。
3 f8 [! z6 y. r- U4 F    5.过敏性皮肤 , m3 S! A# |5 W, L: q
    多数过敏性皮肤毛孔粗大,皮脂分泌量也偏多。但主要是这种皮肤在使用化妆品(还有如日光照射、某些化学制品等)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出现皮疹等。这种皮肤的人要慎重使用化妆品。 * y- {  a& @3 J. g) d3 c
    (二)皮肤的pH值 3 ]. D& m4 R) o! ?% j/ X: }: `& z
    皮肤表面分泌的皮脂与汗液的混合物形成一层乳化薄膜(皮脂膜),如在皮肤表面上加少量净化水,可测得其pH值,通常是在4.2—6.5之间,称为皮肤的pH值。皮肤的pH,值平均约5.75,正常状况下为4~7,呈弱酸性。这主要是与来自汗水乳酸及氨基酸有关,还与皮脂成分中的中性脂肪和脂肪酸有关。 - e  D2 t4 x# D9 b
    皮肤pH值常随人种、性别、年龄和身体的部位等不同而有差异。幼儿及成年人较老人低,女性比男性稍高,手背和背部较其他部位为低。一般被衣物遮盖部位或汗水不易蒸发部位则pH值略高。这是由于汗液的pH值往往在开始分泌时呈酸性,分泌多时则倾向于碱性。大汗腺部位皮肤的.pH值亦比其他部位  皮肤的pH值更倾向于碱性。
+ O6 O* u. ~1 C% ?    皮肤的pH值为弱酸性范围,故能抑制皮肤表面上存在的一些常见菌,如化脓性菌、白癣菌的繁殖,使其发育困难,从而达到灭菌效果。这表明皮肤有自身净化作用。
. ~2 \, B2 @- \+ I" m. e    (三)皮肤的中和能
* `/ K& b$ U( V9 i    当稀酸或稀碱物质接触皮肤表面之际,皮肤的pH值虽有短暂变化,但能很快地在一定时间内自动调整,恢复到原来pH值。这种性能称为皮肤的中和能,或称皮肤具有缓冲性。例如,皮肤的pH值为5.4,当接触到pH值为10的肥皂水后,皮肤的pH值即接近8,于30min后,pH值为7,于60min后pH值为6.3,最后可恢复至原有状态。皮肤具有的这种功能是对来自外部损害的一种生理上的保护作用。 , t0 g& x5 b3 ?1 z4 B: [6 F; `
    对皮肤呈现中和能力的原因,许多人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是基于汗的乳酸或氨基酸,还有由表皮的呼吸作用而放出的C02也发挥缓冲作用。乳酸的缓冲作用较强,其一半左右发生离子化作用,而氨基酸或作为角质层成分的角蛋白(keratin),都是能使酸和碱中和的两性物质,C02亦参与中和。故使皮肤具有缓冲性质。 " a& p; ~- C3 ?; m9 C* M
    由于皮肤是酸性的,故有人认为碱性化妆品对皮肤有害,其实在皮肤缓冲性所及范围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般使用肥皂后,皮肤的pH值瞬间接近8,但用水充分冲洗,及皮肤本身的缓冲复原力,pH值即能迅速恢复。但是对多皱纹皮肤和多汗的人,其皮肤的中和能力低,或因某些原因皮肤缓冲性减弱的人,在使用碱性化妆品和肥皂时易发生斑疹。 , H! D5 U& p+ Z
    在化妆品研究方面特别注意化妆品对皮肤缓冲性的影响。目前常采用适当的缓冲剂或乳化剂来调整化妆品的pH值,以使正常的皮肤pH值和其中和能力不受干扰。近期研究成果表明,具有酸性而缓冲作用较强的化妆品对皮肤最适宜。当使用碱性或酸性较强的化妆品时,将随其酸、碱性强度的增加所需中和化的时间亦增加。下面列举各类化妆品的pH值及使用
4 K. i% g+ L0 p6 t8 b7 s; N前后皮肤的pH值变化,如表1—2所示。
% i4 _3 j' j1 B' d: v│制品名称│制品pH值  │皮肤pH值  │刚使用后  │30min后   │60min后   │
, b; ?& n; {9 o. X8 ~+ u  S│冷  霜  │          │    5.04 │    5.46 │    4.71 │    4.75 │ 0 E0 o- \7 V3 o4 y2 T) w1 ~( G+ F
│雪花膏  │    7.33 │    4.61 │    6.23 │    5.18 │    4.80 │
8 a/ o5 m; A+ G& Q4 w' s7 e│乳液1     │    8.38 │    4.54 │    7.15 │    6.06 │    5.90 │
3 w, j; w$ L! S' {  L1 J5 C1 T│乳液2     │  11.92  │    5.33 │    8.16 │    5.88 │    5.59 │ ; L5 A8 Y; F* y4 v
│收敛水  │    3.40 │    4.96 │    4.97 │    4.96 │    5.11 │
* d8 b' m# O8 G! d/ Y! F│香  波  │    8.81 │    5.84 │    6.23 │    6.12 │    6.03 │ ( u7 s& E/ j- }/ ?
│香  皂  │  10.57  │    5.43 │    7.98 │    7.12 │    6.34 │
3 ?; R! V8 k4 T" H$ |6 U$ p/ E│水  粉  │    9.08 │    5.83 │    8.65 │    8.40 │    7.45 │
# @/ ^6 j4 S/ q$ ?└────┴─────┴─────┴─────┴─────┴─────┘ & M% [' ]2 x2 z/ |( I
    (四) 天然保湿因子(NMF)
5 R( ?" i4 ]5 D6 h* }: a) d    正常健康的皮肤角质层中,含有10%~20%的水分,以维护皮肤的湿润和弹性。当由于年龄、寒冷和干燥等气候环境的变化,使得角质层中水分的含量降低到10%以下时,皮肤就会显得干燥、起皱以致渐渐老化。现代化妆品的开发重点已转到保护皮肤、延缓皮肤衰老。因此研究皮肤角质层的水分能够保持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8 u' ]4 r. a- F6 D" G5 |0 v    角质层水分的主要来源是汗腺分泌的汗液。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可以防止水分蒸发,从而保持皮肤角质层中含有的水分。1967年了acobi发现在皮肤的角质层中存在有吸附性的水溶性物质,它是参与角质层中起保持水分作用的物质,他把这类物质命名为天然保湿因子(NMF)。NMF是由表皮细胞在角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组成由Striance等人测定,如表1-3
+ T& ]5 U2 z4 X* V, q. T) l( c所示。
9 ?( h: L+ Z1 j┌───────────────┬──────┐
, V/ H9 Z: m) f( j" E4 b6 D% I│    物    质                  │    含量/%│
( ?" Z8 l* X1 t$ P4 C! F├───────────────┼──────┤ 7 g5 X/ b+ z% N9 T& i; I0 W) o2 p
│    氨基酸类                  │      40      │ : q1 K2 g1 U9 P1 ~
│    吡咯烷酮羧酸              │      12      │   R* W2 K! U+ L6 l
│    乳酸盐                    │      12      │
% o' j( U4 e, }│    尿素                      │      7.0     │ $ m. k7 H8 E5 y, j. o* U  E, X/ B
│    氨、尿酸、氨基葡萄糖、肌酸│      1.5     │ 0 S- \4 P* G2 K& R
│    钠                        │      5.0     │
: x. R( R, Q9 d1 F& B│    钙                        │      1.5     │
  `$ ?6 t* b7 Y│    钾                        │      4.0     │
/ G8 [& a* c3 b│    镁                        │      1.5     │
: v6 @9 E3 H- k6 E4 m6 H% g│    磷酸盐                    │      0 .5    │
( |/ m, ~( r4 R6 K& o% a; F8 ]│    氯化物                    │      6.0     │
# |- N0 b$ S4 V+ D4 ?4 G) ?+ Y│    柠檬酸盐                  │      0.5     │ 2 X$ l+ b1 ~, D! \& \, ^
│    糖、有机酸、肽及未确定物质│      8.5     │
; B1 w2 v% o' y└───────────────┴──────┘
! k# w5 a! {5 T, B3 I  x4 j4 A    NMF的这些成分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角质细胞中。尤其是角质细胞的脂质与蛋白质共同构成保护天然保湿因子的细胞膜,阻止了天然保湿因子的流失,并对水分的挥发起着适当的控制作用,从而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关于天然保湿因子的结构及它的保湿作用机理和应用,化妆品专家们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对今后护肤之化妆品的开发 " _/ W. m) W# M: V
具有重大作用。
6 u( A/ I8 Z" q2 S$ T' O9 o/ \/ v& T/ o& C2 ~/ @, q* @0 p

" k6 @! N+ i/ N! P, j
0 w/ P# B; O- y* H0 D' }$ A
+ f9 l) O- J) v. ^

( R% Q7 P+ |, u# O9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jiangfo的微博

回答|共 5 个

jiangfo

jiangfo 发表于 2012-4-12 12: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冲着ph值学习下 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荷苑沉香

荷苑沉香 发表于 2012-4-12 12: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yiyi0532

yiyi0532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2-4-12 1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hatty326

hatty326 发表于 2012-4-12 13: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邂逅五月^_^

邂逅五月^_^ 发表于 2012-4-12 19: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10 积分
10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