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奶皂比其他的皂更温和么?
A:皂化是否能进行得更彻底才是温和的指标,非关添加物或浸泡物

Q2:酸奶或牛奶和母乳做水相最后成皂有何差别
A:同样的配方,个人使用后并无明显差别感

Q3:不同的花花草草浸泡功效不一样么?
A:所谓的功效,在单纯无机制的皂里是无法发挥功效的

Q4:为甚么有些花草颜色看起来非常饱和,当添加物使用时却显不出颜色?
A:1.可能色素成分容易被碱破坏
2.可能有效增色成分浓度不够

Q5:米类或马铃薯只泥在添加时该注意什么?
A:含有淀粉质比例高的添加物会有糊化现象,容易导致皂液显得稠却不一定油水搅拌的够均匀,导致皂化不顺利,皂体就容易有透光感且软,影响保质期及温和度

Q6:为甚么米皂及桃胶或银耳皂容易有透光感?
A:因为这些添加物里都各自有引起皂液稠度的成分,不明就里的人就提早入模,导致皂化不顺利,水分无法顺利排出,看起来就透光(还有一些其他添加物也会有这种现象)

Q7:既然添加物能催化反应,那是不是添加越多越好?
A:过与不及都不利于反应进行

Q8:为甚么乳类都要保持低温溶碱,是为了保留养分?
A:所谓的养分在皮肤的接触上是无机制吸收的,保持低温是因为很多成分物质非常容易反应,尤其蛋白质,会利用这些添加物质的原因无非是希望能有效率的缩短打皂时间,若在溶碱时就反应完了,那对于皂化反应来说就无帮助,何苦浪费时间及成本?所以利用低温让物质反应慢些,才能在系统中更大程度发挥影响作用

Q9:盐皂听说很滋润?
A:过多盐的添加将降低皂的溶解度,也就大大影响清洁力,不过度清洁的情况下,皮肤自然觉得滋润,所以制造滋润效果的不是盐,而是浪费了更多皂所造成的结果

Q10:制作盐皂时该注意什么呢?
A:制作时接触的器具建议不使用金属类,容易损坏工具结构并释出重金属成分(敏感肤质容易过敏)

Q11:盐皂容易冒汗潮湿是因为甘油被析出皂体外而吸潮?
A:是盐的电解质作用因而吸潮,不是甘油的关系,因皂体中的甘油吸水程度已达饱和,不可能再吸潮,当环境中水分子浓度高时,就容易产生交互作用而形成吸潮的现象

Q12:听说加了乳类的皂体较不容易酸败,是因为乳里的成分关系?
A:任何适当的添加都能促使反应更加速完成,皂化程度更好的皂体里游离脂肪酸更少,氧化机率就降低,皂化程度越好皂体越扎实,游离酸就更不容易游移出来接触空气,所以是什么添加物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因为添加物质(此物质不只有奶类,很多其他物质都有这种作用)后能催化反应更快速完成,所以是”皂化程度”决定了结果(当游离酸越少时,添加物里的抗氧化物质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Q13:听说添加乳类跟蜂蜜能定色与定香?
A:皂化程度更好的皂体里含有的游离碱越少,色与香容易被空气或光线破坏分解,而碱的存在更是加速了分解作用,所以归根还是皂化程度(碱含量)决定色与香是否能更大程度的保留?如Q1所述,能影响皂化速率的不只有奶类跟蜂蜜

Q14:听说加了奶类的皂里含有胺基酸?
A:
1.皂化反应的温度只会让蛋白质变性摺叠成更大的分子量
2.皮肤上有何机制吸收大分子物质?
3.胺基酸只是统称,奶中的蛋白质不一定就能裂解为皮肤需要的特种胺基酸
你(妳)还在被各种无反应概念(不科学)的夸张说法误导吗?

Q15:听说配方里加了紫草就能去痘?
A:紫草只能有杀菌抗发炎的效果,长痘是跟毛孔通畅度有关,不保持毛孔通畅,即使有杀菌或抗发炎的成分存在,痘痘依然会长

Q16:听说加了洋甘菊的配方就能抗敏感?
A:若皂化的不够温和,游离碱伤了细胞,细胞发挥不了保护作用,依然会启动过敏机制,所以重点是细胞有无受损?而不是加了什么物质就能抗敏感?皂本身的温和性及正确的使用方式就能不启动敏感机制了